
科兴·大夫第




深圳,很多人眼中追求“速度”的城市。
在这个一切“越快越好”的地方,科兴科学园却花了三年时间,去完成了一件“让人费解”的事:

把一座300多年的古建筑,一砖一瓦,从遥远的赣北完整地搬来了深圳南山。

这就是大夫第,科兴科学园里一座「新」的「古」建筑。
于是,在深圳,我们难得地见到了现代科技与文化诗意的共存可能。
01.
这座房子已有321年历史

大夫第,始建于康熙三十七年(1699),原址位于江西都昌县鄱阳湖边上,一立就是321年之久。
科兴科学园不计成本地将这座赣派古建筑移来了深圳南山,一砖一瓦,一石一木,皆按原样拆解,再严苛地逐一复原。


其外观以飞檐翘壁、青砖黛瓦和马头墙为显著特点,矗立在科兴科学园的平台花园,庄重大方。

02.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一曲绝唱


大夫第室内一进两堂,每堂两层。厅堂明亮,雕梁画栋,气派非凡。



雕刻技艺极其高超,以“三雕”(砖雕、石雕、木雕)为著名,以神话人物、梅花鹿、松鹤、花卉、如意等祥瑞之物呈现,栩栩如生。

两处天井衔四面屋脊,使雨水沿屋脊流入,意在“纳四方之财入府”,是为“四水归堂”。

挂着的清朝康熙年间“官御史”匾额,则表明了大夫第为古代文官居住的府第。
03.
枯山水大师的「新中式」表达



大夫第的外围是精心打造的园林空间,设计师康恒先生曾师从日本国宝级枯山水大师枡野俊明。
青墙黛瓦,红花绿枝,雨后氤氲,景观与古建筑和现代建筑交融辉映。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前行的脚步也越来越匆忙。缓一缓,静下心来重拾被遗忘的悠然也很有必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这个永远车水马龙的科技中心,新添一处闹中取静的漫步园林。抬头可以看到天空和凤凰木,感受惬意与宁静。
04.
在快的城市回归“慢”生活
过去 / 40年创新路内蕴着300年的沉淀

把一座古建筑搬至科兴科学园——一个充满奋斗精神的现代化科技园区,这“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深圳文化是不断共存、共生、共创的过程,而大夫第带来的正是这样的古今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使科技氛围浓厚的园区里再添人文气息,让逐梦者在砥砺前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喧嚣繁华的科技园核心区域为他们打造一片清净自在的心灵乐土,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
未来 / 关于深圳文化的无限可能

大夫第已被深圳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兴许在不远的未来,在此可琴、可书、可画、可酒、可茶。

为了更好地服务科技企业,形成全链条的科技产业生态圈,科兴科学园将人文情怀和传统文化融合,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商务生活综合体。

大夫第还没正式对外开放,科兴科学园已然期待着与大家相聚于此,共同感受古朴情怀与现代创新的碰撞,让古建筑在“科技之都”拥有更多关于文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