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世人眼中的互联网神话诞生地、
中国游戏行业中最闪耀的星(没有之一)。
这就是科兴科学园,永远'超乎想象'的科技园区。

无数'硬核'IT青年用热血和头发,
刷新着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
倘若你问在园区里工作生活的人,
他们会对这里的“Amazing”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没人会想到,
这个科技园区的大堂里摆满了顶级油画藏品;
——也没人会想到,
一座古建筑会被一砖一瓦地完整搬迁来深圳。
敢为人先,创新多元,
用“文化+艺术”为科兴科学园赋能。
1.
艺术+科技

最近,大量馆藏级油画作品出现在了「深圳科技中心」的办公空间。
在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科兴嘉兰德艺术空间”之俄罗斯油画展正式开启了。一大批在专业展馆才能见到的大师作品,在科兴科学园就可以零距离接触。
科兴嘉兰德艺术空间是科兴科学园对当代文化艺术与都市开放空间融合方式的一次重要探索,用艺术填充写字楼公共空间,颠覆你对科技园区空间的观感与想象。
这次展览的作品均为民营艺术机构嘉兰德画廊十多年来的馆藏精品。为科技插上艺术的翅膀,在数字时代的空间中自由飞翔。


有俄罗斯人民画家叶甫根尼·萨姆索诺夫、乌克兰人民画家塔基杨娜·格列慕斯比卡亚、俄罗斯功勋画家叶甫根尼·马克耶夫、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玛丽亚·霍尔莫戈罗娃、优秀画家丹尼斯·邵宁、安娜·肖戈列娃、利季娅·科兹米娜、奥列格·波茨科钦、叶甫根尼和马林娜·皮赫托夫尼科娃夫妇等的作品。


艺术将如何为程序员增添生活乐趣?
科兴科技园的科技达人们与顶级俄罗斯油画能产生怎样思想的共鸣?以叶甫根尼·马克耶夫的《单数,双数》为例:

画面上方10101的数字排列以及黑白相间的竖条,似乎在向观众提出疑问——
生活是否就像编写好的程序,每天一成不变地在最原始的机器语言0和1之间度过?做着和大家差不多的事,在无趣的黑与白之间,盲目地随波逐流向前走呢?


我们身处于深圳极速发展的洪流中,也许会不由自主地被推着往前走。不妨在快节奏生活中缓一缓,停下来驻足花几分钟思考人生。
无论是艺术小白、还是艺术品藏家,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收获。
深圳科兴科学园D座大堂
无需预约,艺术空间全天开放
2.
321+40

一座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建筑,竟然出现在了科兴科学园。
这就是位于科兴科学园平台花园的“大夫第”,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园区耗时三年将其从江西九江迁移来深圳南山,一砖一瓦皆按原样拆解,再逐一复原。



作为中国唯一100%城市化的城市,深圳的建筑变化不停,人潮川流不息。能有一处地方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显得非常难能可贵。
这也体现了科兴科学园对建筑艺术之美的追求,以及对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的重视。

在40岁的深圳,遇见300多岁的“大夫第”,可以感受现代都市空间与传统建筑艺术的奇妙交融。
深圳科兴科学园平台花园A栋附近
周一~周日 9:30-18:00
3.
文化+深圳
从0到1,开放共享,不惧创新,
这是科兴科学园,更是深圳。
40载的波澜壮阔,从“深圳速度”到“深圳奇迹”,
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深圳却实现了。

科兴科学园(建成前&建成后)
一个地方的发展和进步是由这里的人拼出来的,
而深圳的多元与包容,给了所有人奋斗的理由。

这座城市没有阶级固化,没有条条框框,
大家认真地相信着拼搏可以改变命运。
形形色色的人与物在此相遇、平等对话,
来了,就是深圳人。
带来的,就碰撞出了新深圳文化。


科兴科学园正体现了深圳精神的缩影
——「创新包容,多元开放」。
深圳作为创新之都,立于科技发展的尖端,
而科兴科学园则是科技人梦想的起航之地。
深圳40岁,科兴科学园也在为其献上文化的力量:
一场开放空间中的顶级画展带来了高雅艺术氛围,
一座“大夫第”古建筑表达了传承与创新的愿景。

网上有人说深圳的欲望藏在科兴科学园,
确实,这里的人不屑于隐藏雄心勃勃,
但同时,我们也不会忘记灵魂有火。
文化精神与科技发展,成年人的选择是都要。
未来,我们一起去创造“文化+深圳”的无限可能。